3月31日,教育部科技司召开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调研视频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副司长张国辉、李楠、檀勤良,一级巡视员高润生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三所高校相关负责同志、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参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作为高校代表之一,我校副校长褚良银,专家代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华西临床医学院柯博文研究员、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吴刚教授,科研院院长刘超、重大项目与基地管理部副部长胡涛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处长邹晖主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在科技攻关组的支持下,教育部组织高等学校迅速开展应急攻关。四所参会高校作为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发挥自身科学研究优势,在疫情防控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情况和经验。
我校科研院重大项目与基地管理部副部长胡涛汇报了川大应对疫情开展科研攻关的组织情况。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控,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重大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发挥华西医学优势,不仅派出多批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救治病患,并且紧急启动了多批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攻关科研项目。学校以科研平台为基础,在疫苗研发、抗体检测上奋力攻关;聚合多学科力量,以医工融合为突出抓手,在检测试剂、临床救治筛查系统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川大智慧和力量。褚良银副校长、科研院刘超院长、专家代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魏于全院士、华西临床医学院柯博文研究员、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吴刚教授等分别就我校的科技防疫工作进行了补充发言和工作汇报。
教育部雷朝滋司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高等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在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视频会不仅是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更重要的是针对此次疫情体现出来的工作短板,高等学校要进行反思,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系统的谋划和布局。
雷朝滋司长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通过此次疫情防控,高校要认真总结科研工作,深刻领会教育部2020年初发布的教科技〔2020〕1号和教科技〔2020〕2号这两个文件精神。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我们的基础研究就是要为临床救治,疫苗、检验试剂的研发,和药物的开发提供支撑,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将如何对疫情防控做出贡献,如何尽快的控制疫情、救治患者,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发表论文和专利。论文和专利只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不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教科技〔2020〕1号和教科技〔2020〕2号文,让我们的科研工作者真正回归科研的本质和初心。二是高等学校在对此次临床救治和科研工作进行总结以后,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系统、长远的谋划。对于此次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如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不足等短板和不足,要尽快拿出系统方案,将短板补上去。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在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要加强布局。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的优势,在临床救治、疫苗及药物研发上,加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医工结合、医理结合。此外,高等学校要对生物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和重视,在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上都要进行反思和谋划。三是对于目前针对疫情开展的工作都要坚持做下去,做好协调,减少重复性研究。要长期坚持疫苗研究工作,一要抓紧,二要扎扎实实去做。在抓好现有研究项目的前提下,高等学校还要发挥智库作用,为政府提供重大决策和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