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霞蔚研究员和戴伦治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鲁帅尧教授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康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IF=13.3)上发表研究论文SARS-CoV-2 Delta and Omicron variants resist spike cleavage by human airway trypsin-like protease。该研究阐述了成熟的HAT分子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新冠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思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本课题的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魏霞蔚研究员为最后通讯作者,戴伦治研究员、鲁帅尧教授和张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任稳延博士研究生、洪伟芪博士研究生、杨静云博士后和邹俊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此外,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该项目。
研究人员首先从20名未确诊COVID-19的健康志愿者中获取鼻腔冲洗样本,并按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通过超滤法浓缩样本后与新冠病毒混合,结果显示,两组的鼻腔冲洗样本均对原型株病毒的感染性有显著抑制,但对Delta和Omicron BA.1突变病毒则未表现显著抑制。进一步实验发现,灌洗液中的HAT分子对WT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未能抑制。研究表明,这一变化与HAT对不同突变株S蛋白切割的差异有关。HAT可在R682位点切割S蛋白,阻止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结合,从而影响细胞膜融合过程。实验还表明,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携带关键突变,导致HAT无法有效切割其刺突蛋白,从而增强了病毒的感染力。
本研究揭示了HAT在上呼吸道中对SARS-CoV-2的防御作用,指出病毒的快速进化使HAT的防御能力受损,为理解SARS-CoV-2变异株的高传染性提供了新见解,并为未来针对性抗病毒疗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7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