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家提出的项目建议书和实际宏观管理部门有关专家咨询意见,管理科学部决定设立2015年第2期应急管理项目《防范通货紧缩预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研究》,从即日起向全国公开进行课题招标。
根据通货紧缩预期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联系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本研究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课题):
(一)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与测度指标研究
围绕国际上关于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其他国家发生通货紧缩及其治理的经验教训,概括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主要风险、治理方式,并联系国内经济运行趋势和特点,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判断通货紧缩的主要依据、应对通缩预期影响的主要思路,基于国内外有关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通货紧缩预期的测度方法,构建通货紧缩预期的监测指标体系,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建议。
(二)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结构性因素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研究
近10年来,我国消费物价指数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明显。通胀主要表现为以农产品价格、服务业价格为代表的结构性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涨幅缓慢以至下降。围绕这种现象,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费物价变动趋势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农产品价格、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服务业价格等因素对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品价格等因素对消费价格下行的影响,科学界定CPI商品篮子的结构权重,依托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分析判断未来几年我国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通缩预期可能形成的影响,提出应对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三)技术创新发展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研究
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技术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互联网+等创新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进入新阶段,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和新业态。但这也引起生产过程中物质需求的相对收缩和产品价格的逐步下行,可能成为引起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因素。围绕这种国际性现象,研究科技进步对中国价格总水平走势和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在计量分析基础上做出定量判断,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输入性通货紧缩影响研究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等因素,导致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呈持续下行趋势,对国内经济带来输入性通货紧缩影响。围绕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分析、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系统研究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影响渠道和影响程度,以及与通货紧缩预期的关系,提出减弱其影响的政策措施建议。
(五)债务处置周期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为化解工业过剩产能,减少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消化房地产泡沫, 中国已经进入债务周期的处置阶段。去产能、去杠杆、去泡沫,可能恶化企业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通过债务紧缩机制,加重通货紧缩预期。与债务处置相关的领域有一部分是需要淘汰的,需围绕债务处置对通货紧缩及其预期的影响,研究国际有关理论和经验教训,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做出分析判断,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六)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降低实体经济负债率、拓展居民投资渠道和财富来源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围绕资本市场发展对通货紧缩预期的作用和影响,借鉴国际有关理论和经验教训,研究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变动的关系、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紧缩预期的关系,提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七)全球经济调整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世界经济分化格局使不同国家之间出现经济周期错配,货币政策相互冲突、宏观协调难度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走势、国际收支结构性变化趋势等对中国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供应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以上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和特点,结合国际经济周期错配和各国利率、汇率变动等问题,研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对国内通货紧缩预期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详细信息见基金委网址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87/info48424.htm